0114 宁可自己多冒险_老兵不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14 宁可自己多冒险

第(3/3)页

,排雷官兵们要面临的危险是可想而知的。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原来,雷场在山顶上,与山下边民房屋直线距离仅仅两里远。如果爆破筒装药量太多,爆破时不仅声响大,而且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就会将边民门窗上的玻璃击碎。

  没办法,排雷官兵们只得采取分段划片、小面积小装药爆破的方法,在雷场先实施爆破排雷,随后再进行人工搜排。

  这样的排雷方法,外行人都只得,难度更大,危险系数更高。

  626.6雷场位于老山雷区,必须要经过一段八十度的陡坡。

  每次途经这段陡坡,身背几十公斤的排雷装具和运送扫雷爆破筒的官兵除了手脚并用,还不得不借助绳索上下坡。

  曾经,有战士不慎摔倒,导致左手骨折。

  其实,陡坡两边的山梁坡度较缓,完全可以走那边,更完全,更省力。

  为什么不走呢?

  少校云淡风轻地回答道:“陡坡两边山梁全是老百姓种植的竹子,如果从那走,就必须砍伐竹子才能通行。只要不给老百姓造成损失,我们就算是走走险路也没关系。”

  王亮叹了口气,道:“对,官兵宁愿顶着烈日背着沉重的爆破筒多走几公里山路,也不愿踏着群众的庄稼地走近路。官兵们宁愿成倍增加作业量,也不愿意让群众受半点损失。因为,他们来排雷,为的就是保护好群众的利益。”

  遗留在中越边境雷区的地雷种类多、数量大,稍有不慎就会触雷受伤或身亡。

  排雷作业中,官兵把危险揽在自己身上。

  只要群众不再受伤害我们哪怕牺牲在雷场都值得。

  搜排出来的未爆弹,虽锈蚀不堪,但仍有杀伤力。

  高强度的排雷作业,许多战士们穿坏靴子两三双,鞋垫大多是千疮百孔,脚底也磨出来不少血泡。

  在四十度的高温下,身穿密不透风且几十公斤重的防护装具走下作业雷场,大汗淋漓,筋疲力尽。

  脱水严重,口干舌燥,没有携带水的战士们只能就近喝山泉水解渴。

  高温炎热,甚至很多战士的身体出现了溃烂……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