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造纸_崛起原始时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9章 造纸

第(2/3)页

是龙部落的各位巫在石板上刻画各种知识,作为龙部落的知识传承;第二种则是苏焱习惯使用的用木炭在兽皮上写写画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兽皮地图。

  按照历史的轨迹,接下来的书写方式是用小刀在竹简上刻画,之后才是毛笔和白纸,苏焱决定跳过小刀和竹简这一步,直接跳到毛笔和白纸上,相比于竹简,还是白纸更方便一些,而且苏焱对白纸的制造过程多少了解一些,可以尝试制造白纸。

  中国的造纸历史非常悠久,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直到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苏焱明白这造纸的四个步骤,所以准备尝试着将白纸造出来。

  找来十个族人,造纸计划开始。

  造纸的第一步,选择原料:蔡伦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等作为原料,这些龙部落中都有,造纸原料是不会缺少的。

  造纸的第二步,对原料进行处理:将树皮、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