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九章 天堂坳(上)
第(3/3)页
软的海沙和淤泥,好在人多话活络,感觉没一会儿就到了地方。
众人下车的地方是一大片海边的蒲草和芦苇荡,穿过这里再爬过一小片山崖,就到了牛头坳。
牛头坳呈现出标准的半月形,到处都是椰树和丛生的红树,甚至还有不少紫色的野花,沙滩金黄鸟鸣阵阵,海风一过椰香与花香同时掠过鼻尖,美不胜收。
自从基地市里的某位守备军大佬来这里看了一眼之后,嫌这牛头坳难听、不够文艺,大嘴一张牛头坳只得改名叫了天堂坳。
恩,据说还提笔立了碑,叫好声一片。
众人到牛头坳晚了一些,已经是夜里十点多,急匆匆的往海里冲。
“快快快,一会过了时候了。”
火把燃起,照亮了海面。
清澈的浅滩上海水不足胸口深,大片大片的螺旋状棉絮般的生物从海底冉冉升起,飞快游动,这些生物如此之多,以至于在火把的映衬下整片滩涂都被它们染成了白色。
这就是矶沙蚕,恩,更准确的说,是“一部分”矶沙蚕。
矶沙蚕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物,每当繁殖季节到来,它们身体的尾端肌肉和器官就会迅速退化,而生殖腺则异常膨大,时刻做好准备。
或许是将月亮作为它们求爱的信号,从月亮升起后开始计时,在两个小时之内,所有的矶沙蚕柔软而充盈着精与卵的生殖腺会脱离它们的身体,像是螺旋桨一样自由泳升上海面完成交配——这也是每年仅有的两个小时。
而矶沙蚕仅存的头部又会生出一个新的尾端,继续生存下去,年复一年。
矶沙蚕在大西洋中广泛分布,尤其是在萨摩亚岛。
这种被被当地土著称之为“帕拉鲁”的蠕虫地位尊贵非比寻常,人们钟爱它的美味并将之叫做“瓦努阿图的鱼子酱”。
然而,矶沙蚕要想在大华夏南部沿海苟且偷生,其中一部分被煲汤的命运就永远也无法避免。
在那里,老广的地盘,它们也被成为“扁食”,除了煲汤之外的其实主要是用作钓饵。
矶沙蚕的知名度远不如老广们享用了多年的禾虫,但是某些种类的矶沙蚕的出镜率还是相当的高。
比如,“博比特虫”。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