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契丹人(和剧情没太大关系,可以不看)_世子的崛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百八十、契丹人(和剧情没太大关系,可以不看)

第(2/3)页

        说白了,在萧鸿祁最落魄差点饿死在开元的时候是自己救了他,还和他做生意,他从辽国战乱中死里逃生流落到景国的时候是自己收留他,还赐予他衣食,给予他活路。

        对于萧鸿祁来说,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就这么简单明了,不用拿什么家国大义,拿什么天花乱坠的东西来跟他说。

        其实这种思想,以前一直都是中原的主流思想。

        特别是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这段时间都特别明显,名将,义士,谋主等等有才知士士有文士、武士、死士等等,不只是指读书人另寻他主,择明主而投是非常常见的。www..org

        前面的春秋战国、汉朝、三国这些人尽皆知的不说,唐朝最顶尖的几个武将,苏定方,李靖之类的,都是从敌对阵营投靠过来的,依旧能得重用,没什么道德包袱。

        但在宋朝之后,这种行为就要背负非常大的道德压力,中华民族仿佛瞬间就被一支无形的大手死死捏住,比如得不到重用投西夏的夏国国相张元,辽国的著名汉臣韩德让等等,都是被后世骂成狗的。你怎么能不忠于皇帝,忠于大宋呢?

        特别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对这种难以理解甚至扭曲到令人窒息的“忠义”价值观描写非常传神,也委婉讽刺又暗含无奈。

        所以说如果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最有文化底蕴的一本,那水浒传绝对是最值得深思,细细品读的一本。

        都没人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忠于大宋?又为什么不忠于大宋,要投别国?反正就是“忠义”当头,不是正义,不是大义,你忠就对了。

        韩德让从父辈起就受辽国皇帝荣宠,到他更是加南北枢密使,领宿卫,皇帝死后年轻的皇后以身相许,托付他辅佐小可汗,这种待遇还对不起辽国,要对得起大宋,那就是忠义吗?

        张元指挥西夏在三次战役中大败宋军,杀数万宋军将士,被拜为国相,所以被骂卖国贼千余年,可他投夏国之前呢?

        他再三反对不能用狗屁不通的书生为将,要重用武人,可皇帝任人唯亲,文官集团集体打压,他悲愤之下投到夏国,接连大败书生带领的宋军,然后写下嘲讽的诗,这也怪他?

        若是在宋之前,这样的事完全不奇怪,良禽择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