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章 丰河厂区
第(1/3)页
听闻乔盛泰回来了,夏凡十分高兴,乔盛泰的回归意味着诸夏的人口又可以快速提升。
毕竟能养活多少人和拥有多少粮食是成正比的。
按照普通一个人一年消耗六百斤(五石)粮食来算,一万人一年消耗五万石,上次乔盛泰带回了五千石粮食,所以夏凡给新港镇留下了一千名移民,这次乔盛泰又给带回来五千石粮食,夏凡高兴之余,不惜再一次亲往新港,再次征召一千人,乐的新港镇长王浩鼻涕泡都冒出来了。
新增一千壮劳力,新港的建设速度必上一个新的台阶。
且,这次乔盛泰带回来的可不仅仅只是粮食,还有斧头、镰刀、锯子、麻绳、枪头、钉等现成的实用工具,以及麻布、朱砂、石炭、石灰、石膏、铜铁、铅锡、油蜡、种子等实用资源,对于这些物资,新港镇近水楼台,可以有限扣留一部分,这下甚至连张明、胡令武等人都对王浩眼红不已。
赞扬了全体外贸人员一番,又肯定了新港镇的官员的政绩,继而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后,夏凡急匆匆的来,又急匆匆的离开。
新港镇官员在得到巨额补充后,怀揣着更昂扬的激情,投入到更加热烈的大建设中,而乔盛泰等外贸人员也没闲着,依旧循环往复的按照既定的流程,拿货、远航,然后再次满载着大夏的希望荣誉归来,在这一条简陋的生命线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情怀。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
……
夏元年六月二十九日,夏侯凡巡视平安县丰河厂区。
在工业革命之前,风力和水力算得上是唯二两项可被安全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所以,星星湖造船厂,好吧,造船厂本来就应该落在水边,这个例子不算,但是,除星星湖造船厂之外,机械局陆续成立的工厂、坊——规模大者称“厂”,小者称“坊”——基本上都是倚水而建,比如高河造纸厂、平安面粉厂、平安零配件厂、平安钢铁厂、大夏锻造厂等,清一色的坐落在河道两岸,其中,除高河造纸厂坐落在高河河畔外,余者全部落户于丰河沿岸,共同组成一片厂区。
这也是让胡令武以及平安县上下最引以为傲的地方,你起点县是牛逼,各方位碾压我们,最后还不是只落得个农业县的身份?
现在的夏国可不像诸夏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传统王朝,重农业而轻百工,要知道一百万人大名单中,清末民国的占了足足三成,他们深知发展工业才是强国之路,甚至比夏凡这个后来人更加固执的对工业有所偏爱,而经过他们的“苦大仇深”式的宣讲,剩下的七成夏民最起码也都大致了解了工业国家对农业国家的优势,他们或许没有前者那么偏执甚至嗜“工”成魔,但要让他们装作聋子瞎子继续对工商的重要地位和崛起趋势不闻不问,却也没那么厚的脸皮,毕竟能选入一百万人大名单的,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然则大义不缺,拧得清尺度。
故而,面对平安姓工,起点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