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岭南旧事_耕耘贞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岭南旧事

第(2/3)页

?”刘神威对着袁客师道。

  “大概比你多三十株吧!”袁客师随口回答。

  “三四株?”刘神威看看这水稻的面积,这可不是多三四株的植物就能种植开来的。

  所以刘神威很快便回过神来,仿佛像是在看怪物似的看着袁客师说道,“三十株?!”

  “这不是有手就行嘛!”

  袁客师倒是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这还是在广州这地方的条件差。

  若在长安的实验田中,自己的分蘖数量至少能够到达五十株以上,可惜这里条件不够啊。

  不得不说,分蘖技术算是华夏古代发明出来的最变态的技术之一。

  正因为有这种技术存在,所以一枚种子就能生产出许多植株,不过基本上超过九株以上都属于炫技,只有个别人能够到达这种水平。

  而绝大多数的百姓随着对种田的熟悉,基本上也就在六株到九株间,想要让种子分蘖出更多的植株真的是需要沉淀更多的技巧。

  分蘖技术的存在让百姓能留下更少种子,却能种植出更多粮食,增加抵抗风险。

  当然这种技术最大的贡献,其实并不是百姓的身上,而是像是袁客师这种遇到了某些植物的种植时,就能够用这一种技术进行快速的复数增长。

  否则真靠着一枚种子种植一颗植株,想把这种稻种进行推广,怕不是要十年起步。

  “你厉害,你了不起!”刘神威忍不住的吐槽了一句。

  不过,刘神威回过神,略带着几分惆怅的问道:

  “那你是准备继续待在广州,不跟我一起回去了?”

  “不了!”袁客师摇摇头说道,

  “对于程总管来说,扫清了岭南的叛乱,种植出粮食让本地的人心安下来,让这周边自然稳定,所以班师回朝是理所当然的。

  但越王让我留下来是为了制定广州,甚至岭南的时令,这不是短时间能制作出来的。

  毕竟你也看到了这里就算是到了冬日,却也依旧绿意盎然,草木繁茂。

  所以不能用中原常理看待,我怕需要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才能把这当地时令理出来!”

  刘神威听到袁客师这般的话语,倒也没再继续劝下去了。

  因为刘神威也非常清楚,农业上想教会百姓精耕细作,那时令律法一定要制定清楚。

  这是农耕的根基。

  这时代的百姓大多数是没有读过书的,为什么好像华夏百姓是个人都会种田,最重要得就是这种农耕时令,几乎铭刻到了他们的骨子里,让他们清楚的知道什么时间要去做什么。

  而靠着对农耕时令的了解,并且跟着时令耕作,华夏农民在工业化前秒杀了世界上所有华夏文明圈以外的其他地区的农民,这就是时令的意义所在。

  只不过,时令这种东西需要慢慢修改,真的比种田都要来得麻烦,需要不断修正。

  “既然如此,我就不劝了,过些日子,我便要跟程总管启程回长安了!”刘神威道。

  袁客师说道:“记得把你在这边记录草药以及早米稻稻种带上。

  这稻虽然吃水,但生长迅速,你把它交给越王,让他在长安那边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知道了,倒是你,虽然在这里待了一年,但这里的环境,想要长久的待下去可不容易。”

  刘神威对袁客师道,“如果冯盎也有异心,你在广州城里躲好就是了。

  外面的稻田没了就没了,对于越王来说,你们可比这些田亩要重要!”

  “放心!”袁客师点头道,“冯上柱国想来自己也正烦恼着呢,而且有你们这次这般迅疾的到达岭南,全军上下也没出什么事,冯上柱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的!”

  刘神威虽然从军了,但这方面的事,还真比不上袁客师。

  刘神威更多的只是知道冯盎是岭南这边的岭南王,尤其在陈龙树被打败后,冯盎更有几分一家独大的意思。

  所以刘神威才会提醒袁客师注意一点,但现在看起来自己到底还是看得浅薄了。

  而在这时候的冯盎在自己府邸中,受到了程知节准备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