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真正好处_耕耘贞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 真正好处

第(1/3)页

  “做得到,也做不到!”面对着眼前状况,李泰果断上前一步,略带着几分强硬的说道。

  废话要是自己说这是能做到,以后李世民一直向自己要钱怎么办!

  说到底,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无中生有,而是依托自己所打造出来的体系去化解而已。

  “为何?”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带着几分迷茫,更皱起了眉头。

  至于其他的朝廷重臣,听到李泰如此的话,一个个都感觉到可惜,对他们这些大臣们来说,最需要得就李泰这种能直接印钱的人了,毕竟大唐百废待举,哪里都缺钱啊!

  李泰说道:“简单的说,这里的粮票并不是真正的粮票,而是我燕王府的信誉。

  至少我燕王府能还这个钱,并且别人也相信我能出这个钱,这才有操作这件事的基础。

  其次,每次花费出去的钱,不能只是单纯的花费,而且是一种投资。

  若单纯的向这钱粮体系索取,那么迟早这钱粮体系也就崩溃掉了!

  所以,让我开出一百万石的粮票不是不行,但我必须要通过开出的粮票赚到钱,或者维持住这个粮票体系的运转费用。”

  “燕王,那这次军需兑换成粮票……您也是有赚的了?”李靖突然好奇问道。

  “嗯?”李世民听到李靖的话,也好奇的向李泰看过来。

  对啊,按照李泰这样的解释,那这次李泰肯定是有赚的,只是赚到多少,看不出来而已。

  面对李世民的目光,李泰知道自己要把这件事情给解释清楚。

  没办法,谁让自己是他儿子呢!

  自己享受了大唐皇子所带来的便利,那同样也会有大唐皇子的责任。

  此刻,李泰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道,“是。

  因为牲畜不方便带回长安,同时又开发吐谷浑,所以粮票也才能赚到一点点路费而已。

  但我赚来的钱可没有带回长安,全部都投入到吐谷浑了,我自己可没拿一分钱!”

  听到李泰如此硬气话语,在场一众大臣心中多少还是有几分怀疑。

  但怀疑归怀疑,可他们也实在看不出来李泰到底是什么地方赚了钱,赚了多少的钱。

  最多就是按照他们的思维逻辑,李泰也只是赚取了几分的过路费而已。

  因为没有所谓账簿,按照正常粮食运输算,李泰应该就只赚了差不多十几万石的路费吧。

  这已经是几位大臣所能想象的极限了,毕竟在他们看来,李泰也就只能赚这钱了。

  毕竟在他们看来,李泰是真掏出一百万粮票,但那些出售给士卒的物资不需要钱吗?

  那些提供的消费不需要钱吗?而且李泰还打了九折的市场价,这些都不是成本吗?

  十几万石路费虽对个人来说挺多的,但对整个国家来说,因为李泰存在,直接以粮票的形势把缴获转化,这几乎是完全提升了整个国家的行政效率。

  至少哪怕官方没有什么对士卒的奖励,但士卒们对这次打仗依旧是相当的热情与拥簇,下次战争想来还是相当积极。

  但实际上,对李泰来说自己跟随这次战争获得的战功什么的都还是其次,战后用粮票换取缴获的操作才是真正赚到了,至于那一百万石粮票,不过只是零头。

  是的,这一百万石粮票,对李泰这次真正获利来说,真的只是零头而已。

  首先,自己从军队中截获了原本属于吐谷浑的财富,自己换出了一百万石左右的粮票,但真正去定价的人是李泰,其中到底割了多少财富,就算李泰自己也没有详细数据。

  但李泰知道的是,自己割过来的财富,绝对超过一百万石粮票数倍。

  否则也不会大言不惭的说要开发鄯州与西海郡,因为某种程度来说,自己是拿着吐谷浑王国的积累去开发的。

  但同时,这一百万左右给士卒们的粮票,更拉动了自己生产体系的更新发展。

  最重要得是让自己对自己一路走来弄出来的生产体系,进行了一次测验与整合。

  这些都不是具体的钱粮便能形容的。

  简单的说,有了这次实验,李泰可以肯定自己的生产体系已经有了小成,至少一般性的封建主义消费,自己都能做出相对应的消费开支。

  比如说,如果李世民想要修建宫殿,那自己完全能走自己的生产体系,就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