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渔业的发展_耕耘贞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六章 渔业的发展

第(3/3)页

跟着,不过也没有打算靠得太近,免得打扰了魏王与魏王妃的二人世界。

  两人一路慢行,倒也慢慢登上洛阳城墙,在城墙内时,阎婉倒没什么感觉,但此刻站在了洛阳的城墙上,却清楚的见到洛水两岸的百姓都在奋力凿冰,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郎君,他们这是?”这幕是阎婉所从没见到过的忍不住的发问。

  “凿冰而已!”李泰看着眼前情景平静说道,“官府出面雇佣当地的百姓进行凿冰,以保证运河航运的通常,同时开采出来的冰送到津口的冰窟里面,储蓄到明年夏日使用!”

  “可是冰鉴,苏山?”阎婉听到李泰的话,倒是眼眸雪亮,开口道,

  “但我听厨娘说,这苏山用硝石制作的,却没想到冬日居然会有这么多百姓来采冰?”

  “硝石制冰自然是个路子!”李泰听到阎婉的话,倒是有几分惊讶阎婉的见识。

  但李泰解释道,“但硝石这种东西,如果是小规模还好,但是大规模就不划算了!”

  “不划算?”阎婉听到了李泰的话,到时带着几分的茫然,她真不知道什么叫不划算。

  而李泰则是开口道,“且不说我们大唐开采硝石矿实际上并不多。

  所以想满足整条通济渠上的所有津口,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不要说,硝石转化的效率实际上没你想的那么高,差不多一千斤冰需要一千斤甚至更多硝石去转化。

  所以所需要的人手更是会随着需要的冰块数量呈现几何数量的增加。

  硝石造冰虽然不难,但想要大规模生产却并不容易。

  而更不要说,现在整条通济渠上的津口所需要的冰块统计起来,怕要超过一千万斤。

  所以硝石来制作根本就来不及,当对冰块需求上了规模,还是通过直接向大自然取冰的手段要更加方便。

  而且也能让百姓们赚上一笔,在冬日也能有个稳定的收入。”

  “郎君,好像很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把手中钱粮转交给百姓,而不是克扣百姓手中的钱粮,让自己从中获取的更多?”阎婉听到李泰的话却是疑惑道。

  李泰听到阎婉的话,到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阎婉,没想到这女子跟自己并不久,但却相当留心观察自己。

  与之相比,自己却从未想要去了解阎婉,不免有几分惭愧。

  “嗯!”李泰点头对阎婉道,“于我而言,百姓富裕,便是我富裕。

  若百姓手中连钱都没有了,那我纵然再有钱,又有什么意义。”

  阎婉听到李泰的话,不由对李泰的心胸与品行肃然起敬。

  这种一心希望百姓富裕的人当不得贤明二字,又有谁能够承担呢!

  当然,在李泰的理解中,自己所构建的体系,让百姓资产的增值还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自己能够肆无忌惮的印钱其根源就是百姓们越来越富有,对未来的憧憬越来越美好,百姓越来越富,那自己能印的钱就越多。

  但如果百姓们对未来越来越失望,信心越来越小,那自己还肆无忌惮印钱,这直接会导致自己的粮票不值钱了。

  若是自己还不知道节制,那肯定会向北宋交子,或者大明宝钞这般的趋势去发展。

  所以,相对大唐其他人,他们想要通过徭役或者其他的手段去压迫百姓,剥削百姓,李泰是真希望大唐百姓能够富裕起来,尤其是对大唐的未来要有足够信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自己的粮票根本只要别乱印,那根本就不怕会翻车!

  不过,李泰说到这里顿了顿看着阎婉,可惜阎婉虽然觉得自家的郎君很是优秀,但具体是怎么优秀,好吧……阎婉完全不明白。

  李泰见到这幕倒也没多说,只跳过去与她继续欣赏冬日初雪。

  毕竟对南方人来说,哪怕在北方待了这么久的时间了,却也没改变,那来自灵魂中对于初冬之雪的惊喜。

  当然,李泰这里看着雪,这时刚到河湟谷地的田长耕已被暴雪堵得出不了门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