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治下威严
第(2/3)页
打扫和跑腿的活儿。采兰机敏细致,做得一手好针线,尤其在人情世故上更是圆融通达,在迎来送往中常常给杜玉清经常的提醒和建议,是杜玉清得力的帮手。杜玉清常在心里感叹,如果有一个好出身,采兰会是一个比自己更玲珑剔透的官家小姐。临来杭州的时候,比杜玉清大三岁的采兰被自己娘家赎回去嫁人去了,杜玉清虽然心里舍不得,却又不能不放。多年的相处,采兰的离开对她来说不仅是少了一个左膀右臂,而且也是少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姐姐。那段时间她心里甚至还有以后该怎么处事的惶惑。
采兰离开前就应该再补上一个丫鬟,让采兰带一段时间,可杜玉清左看右看都是不满意,最后母亲看不是个事,把自己身边的铃兰拨给了她。铃兰,原来名字是玲兰,因为避讳和二伯家的四妹玉玲的字重名,便改成了铃兰。到了杜玉清身边,按照惯例,仍然借用《诗经》的诗名,改叫了“采苓”。过来几日杜玉清看这个采苓虽然年纪小,却机敏懂事,就没有把她和采薇分大小排名,只按性子分派了事情,两人轮流值日。
另一个丫鬟采薇,刚买来时原名叫招弟,是个粗黑敦实的丫头,看着面前杜家几位夫人和小姐,也不怯场害怕,冲着她们嘿嘿地憨笑,很让杜老夫人喜欢,就被她老人家挑选出来伺候杜玉清。杜玉清的母亲杜三夫人,顺着采兰的名字,借用《诗经》小雅中一首诗名,给她取了“采薇”这个典雅细致的名字,后来才知道她实际上就是个憨直单纯的性子,刚买进杜府的第一天,她就着一碗水一口气吃下了五个馒头,把大家都吓坏了,害怕她吃撑了伤了脾胃。她却什么事也没有,用手背抹了抹嘴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白面馒头。回去和爷爷、大大他们说,他们定然不信呢。”说罢,就拿起斧子劈起院子里木柴来,这件事至今还是杜府中的笑话。后来几年总有人逗她说:“采薇,如果什么什么事给你爷爷、大大他们说,他们会相信吗?”采薇就憨憨地笑。她生长在贫困的山里,为养活下面一串的弟弟妹妹,从小就和父亲叔伯一样起早贪黑下地干活,锻炼出一副敦实的身板和一股蛮力。她到杜家后胃口奇好,吃什么都香,也不讲究,别人吃剩下的东西她都包圆了给吃得干净,颗粒不剩听她说,以前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肚子饿了,拔起田里的萝卜、青菜,甚至茄子在沟里涮涮就生吃下去,从来也没有生什么毛病。她二婶说她:跟兔子似的,没有不吃的,没有不喝的。她明显地以为这句是称赞的话,很骄傲地用家乡话模仿她二婶口气,把这句话复述了一边,非常生动有趣,那个“喝”字发出了“哈”的音,让大家仍不住哄堂大笑,她还莫名其妙不知为什么,最后认定大家也是称赞她的好陪着一起嘿嘿傻笑。祖母说:这傻人有傻福,虽然不如采兰机敏,却胜在忠厚勤快,这样的人在身边,也是为阿杏积累福气。
采薇在杜家几年,粗黑的皮肤已经养成了健康的绯红色。她一如既往地爱吃,做得一手好面食。但性子还是那般单纯直率。
这次杜渊之外发到杭州,杜家三房会一起赴任的消息很快就在杜府内外传开来。杜渊之二十七岁中进士,在翰林院做了三年编修后,外发到沧州做通判,现在又被外发到杭州做同知,升任正五品的官员,就差一步就到了可以直接给皇帝上奏折的四品以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