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傲慢偏见
第(2/3)页
上逛逛,就应承了。两位妹妹可有什么喜欢的书,我就一起捎回来。”
杜玉清更是有些诧异,他今天是怎么啦,对自己这么耐心、这么客气?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原来他对自己的不耐烦还是因为两人才学相差太远,但范斯远毕竟客居自己家中,不看僧面看佛面,时间长了自然也会客气些。好吧,看在他好歹是自己师兄的面子上,就既往不咎吧。想起自己上次诗社活动的不愉快,隐约地就提醒道:“杭州府是文人荟萃之地,斯远哥哥可得小心应付哦。”
范斯远显然一时没有没有听懂她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参加过几次活动,倒觉得他们诗文也是寻常,我正愁没有遇到精彩绝伦的人物,可以好好较量一番。”
杜玉清暗骂自己多嘴,瞬间没有了再提醒的欲望。俗话说:南方的秀才北方的将。江南富裕,历来文风鼎盛,一个江浙小县,每次科举能考中几个进士,都是常事。一个普通的县里往往就有几百个秀才、举人,这在北方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北方土地贫瘠,能供得起子弟读书的家庭就比较少。尤其是西北陕甘贫困的地方,一个县里有一两个秀才举人都是了不得的事情。相反,为了生存,当兵吃粮的人成为常态,北方人能吃苦又强悍,其中提拔成为将领自然也多了。不用说其他,现在朝廷九边的大将基本上都是北方人。文臣武将,南臣北将是常态。
本朝开国时科举考试没有分榜。每次科考,不但状元、榜眼、探花,就连二甲、三甲都几乎全被南方的读书人给包揽下来,整个朝廷都是讲南方话的官员。高祖朱元璋虽然也是江南人,但他深知政治平衡的重要,于是下令科举分为南北两榜进行考试,录取名额一样,但北方的标准要大大低于南方,以后北方籍官员才逐渐多了起来。到了现在立国已经一百多年了,南北官员的数量才渐渐趋于平衡。但毕竟南北科举标准不同,有的北方籍官员的素质的确不高,就造成南方出仕的官员普遍就瞧不起北方出仕的官员,读书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