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夫唯不争_风雷幽明水云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夫唯不争

第(2/3)页



  杜玉清带着明茂官去看了商铺,铺子里现在已经整理清洗干净,面目一新。为感谢耿家辉这个买家的通情达理,张掌柜显示出足够的诚意,不仅把柜台橱柜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还留下了许多生活用具,虽然不值什么钱,却让耿家辉减少了许多琐碎的事情。

  有了“云裳”的经验,杜玉清和明茂官他们就不用在具体细节上过多探讨,杜玉清准备把这个店交给阿眉来主理,自己只提供一些原则上的意见,比如,“衣裳简劲,彩色柔丽”,她要求这里衣服的式样比杭州的风格要简洁一些,像绣花这样的装饰宜精不宜多,衣服的颜色宜深不宜浅,这不仅是因为这里百姓的生活水平比不上江南,还因为北方的风沙大,衣服容易脏,绣花多的衣服不容易清洗。而装饰少了就需要在衣裳的款式和合身上做更多的文章,比如省位的运用,皱褶的巧妙等,所以杜玉清打算从杭州调一些管事和熟练的师傅来。

  明茂官看过之后十分满意,这两年的锻炼已经把他从原来一个自视甚高却只能纸上谈兵的管事变成了一个自信而务实的掌柜。他提了几个问题,杜玉清显然都有准备,他原来还以为杜玉清会把这里的“云裳”的客户定位在勋贵和官员上,没想到她还是准备面向富裕的百姓和工商阶层。他虽然相信杜玉清的眼光,但还是十分不理解。

  杜玉清笑着说:“别看勋贵好像很风光,其实很多人家都是空架子,不要说开国那些勋贵已经所剩无几,就是后来这些勋贵也是起起伏伏,风光不了多少年。本来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人却没有想明白,他们得意时穷奢极欲以为这富贵会永远持续下去,又是讲排场,又是妻妾成群的,两三代下来即使没有失势也很快就成空壳了,现在很多人都是靠着借贷过日子。他们来商铺买东西,不知道他们底细的人,还以为他们来是给你面子,觉得无上光荣感激涕零的,还让他们堂而皇之地赊账。然后就陷入怪圈了,你上门要账,他们就会要求继续赊账,不让前面的钱就不给结,于是一个月拖一个月的,这帐就永远结不清了。有的人就更无赖了都推到下面去,管事心情好时给你八个十个的铜子,心情不好砰地在你面前关上门,你都没地方哭去。你说这样的人的生意我们做吗?“

  明茂官吓了一跳,还有这种事。怪不得人家都说京城的利高,原来是死帐太多了,看来在京城没有个硬关系在后面靠着,想做起买卖来那是天方夜谭。“那官员呢?他们难道也是如此吗?不怕官声风评吗?”明茂官不甘心地问。京城有六部,那官员人数可海了去了,随便出门就能撞上一个三、四品的官员,那在杭州可就是巡抚、布政使级别的官员,在百姓眼里就像山一样高峻威严的所在了。

  “他们也不能太指望了,像我父亲这样的六品文官,一年的俸禄加火耗银加养廉银每年不到三百两银子,这些银子他要养家还要养师爷,你说他一年能花多少钱在衣服上?有些家底的还好,那些出生贫寒的官员呢,你说他们会舍得花几两银子买身衣裳吗?所以,我们还是要面向富裕的百姓和工商阶层,他们不仅有银子,而且钱货两讫干净利落。我打算除了在衣裳的时兴上多下写功夫外,还要对这些客人更好一点,让伙计把客人都当成勋贵一样伺候着,力图让他们从里到外都觉得体面。在京城做出和人不一样的店来。”

  杜玉清的一席话把明茂官说的热血沸腾。是啊,工商人士不缺银子,他们缺的是社会地位,缺的是面子。如果真的能把把他们当成勋贵伺候好了,那就不愁生意不兴隆了。

  回到杜府,明茂官递给杜玉清两千两银子,至于份子多少,他没有提,他知道杜玉清不会亏待他们就是了。这次杜玉清要在京城开“云裳”其实完全可以自己操作,不需要拉他们入伙,她有经营头脑,为人又大方,作坊那里随便招呼一下,就有一大批人会跟着她走,现在还拉拔着他们入股完全是看在过去的情分和之前合作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