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发而中节_风雷幽明水云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章 发而中节

第(3/3)页

脚步声,帘子掀开,是阿眉那明丽清媚的脸,“姐姐……姐姐,要走了?”

  杜玉清嘴角噙着笑,想说:是啊,要走了,家里要托付给你了。不过这话昨天已经说过了,想说:照顾好母亲和弟弟。这句话昨天也说过了,还要说什么呢?好像有千言万语,又好像什么话都说过了。她看见阿眉就这么站在门槛边上,仿佛无力再向前迈进一步,如秋水一般皎洁明亮的眼睛里流露出不舍、紧张、不安和惶惑。杜玉清一时口干舌燥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她快步走向妹妹,双臂张开,一下把妹妹拥抱入怀,泪如雨下。妹妹的身躯是那样娇小柔嫩,杜玉清轻易地就可以把她举起来,她也这样做了,眼中含泪笑着说:“我走了,不要想我哦。”

  阿眉也笑了,晶莹的泪水在眼眶中闪烁,用力地点点头,应承道:“嗯!知道了!”

  杜玉清又刮了一下阿眉的鼻子,说:“从上到下,你也就鼻子长得比我漂亮了。”

  阿眉娇美地笑着说:“是,是,您是国色天香,我是小家碧玉。行了吧。”

  杜玉清挥了挥手说:“那是!给你一点时间,下次赶超我哈。”说罢转身大步流星而去,再也没有回头。

  阿眉目送着姐姐挺直的身影,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出院子、转而消失,心中既空落落的又沉甸甸。姐姐走了,这个家现在是自己最大了,自己能行吗?转头看见背后四个丫鬟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自己,她噗呲地笑了起来说:“看着我干什么?该干嘛干嘛去。”不行也得行!她对自己说,自己一定会坚强起来。

  杜玉清走到垂花门时心情已经恢复了平静。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都是在说喜怒哀乐乃是人的正常情感,但也要适度地控制,压抑或者过度发泄都不合适。就如医家所说,不发则气郁,过度则气散。这是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基本修为。

  这方面读书人有个榜样,就是折屐的谢安。《晋书·谢安传》记载:“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棊,看书既竟,便摄放牀上,了无喜色,棊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谢安看到侄子谢玄以弱胜强,大败敌军於淝水的捷报后,喜怒不形于色继续下棋。客人问起方才淡淡地说:己方胜了。只是最后通过他下完棋后跨过门槛时屐齿折断他却没有察觉这一点上看出他内心的不平静来。士大夫以此盛赞谢安的处变不惊、泰然自若的大家风范。实际上谢安看到这关乎西晋命运的胜利的消息时心里并不是真正的波澜不惊,而是强自镇定,调和压抑着内心的喜悦照旧行事。正符合“发而皆中节”的中庸之道,所以赢得了世人的称颂。

  门口停着两匹马和一辆马车。马车夫老梁正在拉紧皮带,再一次检查肩套和车轭,常胜和宁夏一人拉着一匹马,常胜正交代着宁夏什么。

  两人仿佛感应到什么,不约而同地转向看向杜玉清。只见杜玉清身穿缎面灰色棉袍,脚蹬黑色皂靴,腰配短剑,目光清澈沉静,步伐从容,活脱脱一位玉面公子形象。

  常胜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大小姐本来身量就高,加上有些宽松的棉袍很好地遮掩了她的身姿,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神坦然自信,不像一般女子似的卑怯羞涩,躲闪回避着别人的目光。只这点别人就不会轻易地猜测到她会是个女子。

  殊不知,杜玉清的胸部和腰上都缠着长长的布带,可能是这两年练武时的正确练气,她感觉自己气血越发充盈起来,不仅肌肤变得更加晶莹剔透,连身体也起了立体的变化,胸部饱满,胳膊和腿脚浑圆,可奇怪的是腰肢却没有变化,还是那样纤细,让她整个人越发显得苗条而轻盈。她要不缠上布条,很容易就被人给看出来。

  这布带勒得紧,让她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这种紧张也让她警戒,她如今是男子,要处处小心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