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第(1/3)页
明朝天启末年,西北开始有民变。
朝廷就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农民军是杀不完的。
每到一个地方,就有大把的流民来投奔。
朝廷就得派更多的兵去围剿,就需要更多的军饷,就得加更多的税,就创造了更多的流民……
这就叫恶性循环。
这就是土地兼并怪圈。
........
如果说,土地兼并怪圈还有可能从制度层面解决。
那么【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就是无解的系统BUG。
1798年,,英国传教士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一书中提出,食品增长供应总是跟不上人口的增长,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导致饥馑、战争和疾病。
在清朝玉米引进中国之前,两亿是中国人口的绝对上限。从秦朝到明末,2000多年,中国人口几乎从未达到过这个数字。只要接近这个数字,就必然有战争来把它打压下来。
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在没有产业革命或者高产作物引进之前,土地的生产力是固定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土地会减少,当然,新出生的人口也会开垦更多的土地。但是,适宜农耕的土地资源终究是有限的。
当土地资源无法再扩展,古人没有限制生育意识,人均耕地就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如果碰上天灾减产,一个人十亩地能活命,一个人一亩地,就只能饿死了。
但人总是不甘心饿死的,于是会造反,战乱会让土地抛荒,更多的人会挨饿,更多的人会造反……
所以某一处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偶然的,但农民起义,是必然的。
这就是王健鼓吹的,农民起义战争的必将到来,以及低级人口暴动的必然性。
现在是公元184年,王健发现这一历史规律要比英国教士、人口学家、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赞美与诋毁之间影响历史》早上一千多年。
真是可怕的历史嗅觉。
如果不是战争,王健应该是人类的【人口学】开山鼻祖了吧。
.........
太守府邸。
人数占据优势的五斗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