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千里馈粮
第(2/3)页
人,人的体能消耗越大,就越饿,吃的就越多。”庞煖说着拿出竹简,上面是庞煖通宵刻画的文字、数字的辎重说明。
6斗米,勒紧裤腰带,也就够吃两周,剩下的只能国家统一征发调配。
征收的军粮,基本是谷物,糜子、水稻、小麦、大豆。
谷子,没脱壳的叫粟,脱壳后的叫米。军中主食是粟。
普通士兵,填饱肚子是第一位,至于蔬、酒、肉这些副食产品,平时是不太能吃到的,最多吃的,也就是大酱、咸菜和热乎乎的粥、饼了。
前秦军会在开战前,才会额外给士兵配发每人半斤酒、一斤肉,目的是为了鼓舞士气,增加血性。
运粮部队中每个民夫可以背6斗米,士兵自己可以带5天的干粮。
1个民夫供应1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18天。加上回程,只能前进9天的路程。
2个民夫供应1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26天。加上回程,只能前进13天的路程。
3个民夫供应1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31天。加上回程,只可以前进16天的路程了。
…………
部队消耗的粮食,可怕的不是自己吃掉的部分,而是无底洞在运输成本上。
按照比例推算下去,可以得出结论:【随着民夫的增加,出现了新增天数却在减少的现象。也就是行进的距离越远,每个里程单位的运输成本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也就是说要出动10万军队作战,辎重占去三分之一,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只有7万人。战局陷入僵持,就要大规模征调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民夫运粮。
每人背六斗米的数量还是根据民夫的总数推算出来的。
这还没有算上,其中的队长自己不能背,负责打水、砍柴的人只能背一半,他们所减少的要摊在众人头上。另外还会有死亡和患病的人,他们所背的也要由众人分担,实际上每人背的还不止六斗。
所以军队不容许有吃闲饭的,一个吃闲饭的人二三个人供应他还不够。
前秦时期,秦皇帝使大将军蒙恬将兵攻胡。又使天下蜚刍挽粟,起於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锺而致一石。
30锺是192石。这还是有驰道加持的前提下,运粮到匈奴作战的前线,192石粮食只剩下1石。
汉武帝时期,修建西南夷道,征发民夫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散币于邛僰以集之。
10锺是64石。64石粮草送到西南修筑夷道的工地只剩下1石。
苏烈粗略算了一下,按照庞煖竹简上罗列的数据,每运输一石粮食到前线,需要消耗数十乃至上百倍的成本,堪称压垮政府的死亡杠杆。
“难道方法解决这个运输补给问题吗?”王子明也被这恐怖的数震惊到了,试探着问道。
“有啊,用掠夺兵法。”庞煖苦笑说道:“取用于国,因粮与敌;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大军出征,千里馈粮,距离越远,后勤运输成本越大,最后会变成可以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