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晶圆厂_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9 晶圆厂

第(2/3)页

产化。

  虽然高丽人讨人厌,但是,学习三星的这种工作态度,从低级别的做起,然后看是否有机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提升一下技术能力。

  三星1985年研发出64kb的DRAM以后,将大部分资金用来发展半导体业务,全球DRAM开始大量扩产,到最后让曾经要价4美金的  64kb  DRAM只能70美分,这就造成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三星逆流而上,加大设备投资,还通过各种方式,最后终于安然度过难关,并最终熬死对手,让自己成为DRAM产业的巨头。

  现在国内三大存储基地齐头并进,国外三星、Toshiba和美光这样的巨头虎视眈眈,万一真的面临存储的价格战。

  但是,庞也没有怕的。自己有超时空贸易能力,等到《超时空大宪章》修改草案落实,自己可以通过超时空贸易获得源源不断资金利润。

  现在重要的是人才的挖掘。

  闻当年三星为了到日本挖人,往往将其工资开到两到三倍,除了为日本员工提供房子之余,甚至还聘请了专门的女仆照顾员工的生活。这种offer,试问哪个工程师不心动。

  一切还要慢慢做起来,步步为营,精打细算,合理扩张。

  .....................................

  一个公司,一个产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科技红利投入,没有有效研发投入,结果只有等死。

  在这方面,庞准备学习韩国的经验。

  建立产业链横向、纵向一体化,充分利用祖国的大国市场,获得广阔的战略纵深。

  建立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体。

  越南战争爆发,米国开始扶持韩国人。

  1969-1980年,十年时间初步建设韩国半导体工业体系,完成对国际平均水平的追赶。

  1980-1986年,韩国人通过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完成企业本土化的过程。

  1986-1997年的第二次DRAM世界大战-日韩半导体战争,在米国人的倾力扶持下,韩国人全面崛起为全球半导体大国。1998-2010年的第三次DRAM世界大战-韩台半导体战争,韩国人完成了核心技术的“米国基因”转型为“独立自主基因”。

  自此,韩国成为仅次于米国的全球半导体强国。

  韩国半导体工业起步最早源于日本人的帮助。

  1969年,日本东芝帮助韩国人建设晶圆厂。同年,三星通过为三洋代工12英寸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产品,第一次进入半导体电子产业。

  1975年在三洋完成对三星的技术转移后,韩国政府修改外资投资法规,坚持不对合资企业开放本国市场,最终迫使日本三洋等日资停止了在韩国投资,全面退出韩国市场。

  虽然无耻了点,但对于当时国小民弱的韩国人而言,为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体系,似乎所做的一切又都是“高尚”的。

  直到今天,韩国人依旧严密的保护着本国国内市场。

  思密达,思密达的还是思密达的,你的也是思密达的,嘿嘿。

  1973年韩国将半导体电子列为六大战略产业之一,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投资基金,引导高新技术发展(资金主要来自米国)。

  针对韩国产业技术薄弱的状况,工贸部提出电子零件六年国产化计划,由国家设置科研机构,培训半导体工程师,初步形成韩国人在半导体专业人才方面的培养。

  1974年曾任职于摩托罗拉的韩裔半导体工程师姜基东回到韩国,与通用电气合资,成立韩国第一家半导体企业-韩国半导体(Hankook半导体。

  三个月后,三星收购了姜基东手里50%的股权。

  1978年,韩国电子技术所通过与米国硅谷的公司合资,建造韩国第一条3英寸晶圆生产线比天朝苔弯工研院晚2年。

  在1979年生产出16K  DRAM,这是韩国人第一次掌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

  韩国在米国技术扶持下,DRAM技术取得突破。

  韩国人直接从16K  DRAM起步,十年时间,韩国人初步建立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

  1980-1985年,韩国人在米国人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d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